一書一畫傳情 一根一石承景
——記密云根石協(xié)會主席張春德

[關閉本頁] 來源:密云區(qū)文聯(lián)      發(fā)布時間:2019-08-02

圖片1   寫生中的張春德
寫生中的張春德

  每一條奔騰的河流都有源頭,每一場偉大的遠征都有起點。

  張春德,這顆融“繪畫、書法、根雕、藏石”為一身的“滄海遺珠”在歲月的長河中以其賢良方正遠跖著“積跬步以行千里,致廣大而盡精微。”

初獵書畫:魁星點斗

  為者常成,行者常至。

  1970年,張春德出生在密云境內號稱具有“千年長壽古鎮(zhèn)”之稱的不老屯鎮(zhèn)不老屯村。峰壑爭秀、草木蔥蘢的大山賦予了他持重與沉穩(wěn)。

  談及藝術,他說:無論是寫字、畫畫還是探索根石藝術,皆源于小學二年級的一堂美術課。

  至今,他依然清晰的記得,那是一個晚春午后的美術課上,因為天熱,同學們陸續(xù)換上了夏天的光鮮單衣,獨有他因家里經濟條件不好還捂著沉重的厚褂子,燥熱感時時升騰。那時,農村的小學沒有專門的繪畫老師,為他們上美術課的是一位體育老師。課上,那位體育老師給大家布置完作業(yè)后在教室里走動,不經意間停在了他的座位,拿起圓規(guī)在他的美術本上,一個圓一個圓的穿插著畫起了圈,不一會兒,圈圈們拼湊出的朵朵花兒便綻滿了整個頁面,非常漂亮!那一刻,張春德既興奮又緊張,在他看來,這是他平生第一次被格外關注,原本就熱的身上呼呼的冒出了汗,那節(jié)課,他深感飛快。不知不覺間下課了,同學們呼啦一下圍了過來,爭著搶著要看老師在他本上畫下的“花朵”,那時那刻,一雙雙羨慕的眼光緊緊的鎖在了張春德的記憶深處,也是那一次的際緣契合,張春德開始喜歡上了畫畫兒。

  每當周末,大山里的孩子們都會到街上跑著、嚷著追玩,而他,卻窩在家里趴在炕桌上畫畫兒。那時,沒有畫畫兒用的資料,他從報紙、雜志的插圖上收集圖案,看到啥畫啥;也沒有畫畫兒用的紙,他就跑到村里紙箱廠找來一些牛皮紙的下腳料,用縫衣服的大針裝訂成一本厚厚的大本冊,里面打上密密匝匝的小格,碰到圖案就照著畫到格子里,日積月累,足足畫滿了兩大本。

  正式接觸到相對專業(yè)一點的美術老師,是在小學六年級。那天午后上學,正好趕上一位老師在畫學校墻板報,同學們扎堆圍著看,老師看到他就主動問:聽說你也愛畫畫兒?當時靦腆的他拘謹?shù)狞c點頭。后來老師就讓他把畫畫兒的大本冊拿來看。看完后,老師很興奮,說:你這么喜歡畫畫兒,晚上若有時間就到我宿舍來畫吧!

  從那以后,他算真正接觸了美術:第一次看到了專業(yè)的美術書籍,第一次知道了畫畫用的紙張,第一次知道了素描是咋回事。那時起,他畫畫的熱情被燃旺。當時的歷史書、地理書里所有的插圖幾乎讓他畫了個遍。每當同學們下午上自習時,他一般都是在學校里畫板報。

圖片2   張春德勾勒的畫作
張春德勾勒的畫作

  記得那個深冬的周末,跟老師畫完畫,已是深夜,當晚明月掛空,把四周照的亮堂堂的,很多人都已進入了夢鄉(xiāng),他一個人迎著凜冽的寒風走在寂靜的大街上,內心充滿幸福、喜悅。就這樣,他利用業(yè)余時間跟這位老師畫了半年,暑假后他上了中學,老師也調離了不老屯小學,聯(lián)系就此中斷。

  中學后,同學們的美術課由音樂老師兼著,每周一節(jié),偶爾還就不上了。張春德依然是看見什么畫什么,他的畫兒時常被老師當做范畫在同年級的班里巡展,學校的黑板報大都由他來完成。

  讓三里五村的相親都知道不老屯有個會畫畫兒的小伙子,是當年學校里搞的那次文藝競賽:張春德創(chuàng)作的漫畫得了一等獎,作品在學校櫥窗展出了一個多月,他因此也獲得了獎品——齊良遲先生的《花鳥創(chuàng)作范本》。

  臨近中考前夕,北京普師提前招生,張春德畫了一張素描、一張寫生,作品通過后卻因他們學校學的是俄語,而北京普師只招英語生被拒之門外,一時的郁悶讓他好長時間不再動筆,但內心深處,卻并沒把畫畫兒放下。

圖片3  張春德臨帖中
張春德臨帖中

  參加工作后,他的興趣范圍逐漸擴大,漸漸地,畫畫兒的時間少了,寫毛筆字的時間卻長了。他陸續(xù)臨了顏真卿的《多寶塔》《勤禮碑》等經典,1991年5月,在團中央舉辦的首屆農村青年書畫剪紙大獎賽中,張春德榮獲了書法優(yōu)秀獎。

偶遇根雕:砥志研思

  光影流年,一路如歌。

  一個偶然的機會張春德看到了別人做根雕。在農村,因為各種各樣的樹疙瘩比比皆是,加之早些年用以畫畫兒的造型基礎,慢慢地,張春德開始關注、加工起根雕來。

  不做不知道,原來這根雕門道還挺深:為了收集材料,無論是開車回老家、串親戚還是外出旅游,所到之處張春德一定會踅摸柴火垛。一段時間下來,根雕材料倒是找了不少,可咋做也覺得和別人的有差距。

  記得那年博物館舉辦小型藝術展,有幾件別致的參品闖入了張春德的視線,于是他現(xiàn)場看看別人的作品,再跑回家對比一下自己的作品,找問題、挑毛病,反反復復奔走了好幾次,愣把值班的人員給鬧蒙了:這小伙子干啥呢,一會兒一趟,一會兒一趟的……

  經過幾年的摸索,特別是2004年張春德加入密云根雕協(xié)會后,隨著外出交流、學習的機會增多,他的根雕處理技術日臻完善,作品也相繼獲得業(yè)界賞評:2009年根藝作品《功夫》獲評北京市第十二屆根石優(yōu)秀作品銀獎;2010年根藝作品《雄起》獲評北京市第十三屆根石優(yōu)秀作品金獎;同年,被北京根藝研究會評定委員會評定為“北京市根藝師”;2011年根藝作品《金玉滿堂》在北京市第十四屆根石優(yōu)秀作品展上獲評金獎……

轉身藏石:倍道而進

  清風明月本無價,近水遠山俱有情。

  在北京北海的一次根石藝術展上,張春德看到平谷的根友帶了幾塊很搶眼的平谷奇石,當下便想:密云和平谷山水相連,平谷人玩的石頭,密云是不是也有呢?就這樣,以往四下里踅摸根雕的他開始到處找石頭,密云周邊的山山水水被他跑了個遍,依著潮河河道一路逆流而上找到了河北豐寧,又沿著白河河道直找到張家口境內……

  常撿石頭的人都知道,剛下過雨容易發(fā)現(xiàn)好石頭。記得那個盛夏的早晨,因下了半宿的雨,張春德起個大早頂著未停的小雨跑到了河灘上,從一大堆石料坡下踩著石頭往上攀找,總感覺上面會有好石頭,一步一步,不知不覺爬上去已近二十多米,突然,石料堆猛然坍塌,一路泥沙俱下,張春德滾落下來,當他隨石料滑落到平地時,身子已被埋住半截,突覺腳下無根,站都站不穩(wěn)了。

圖片4  張春德藏石作品:漁陽春景
張春德藏石作品:漁陽春景

  隨著年輪的流轉,2010年張春德自費參加了中國觀賞石協(xié)會在河北曲陽舉辦的“觀賞石鑒評師”資格培訓。通過這次培訓,張春德全面系統(tǒng)的學習和掌握了觀賞石收藏與鑒賞的理論知識,明晰了觀賞石在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里的地位和發(fā)展脈絡,也是從那時起,他更加關注起石文化的內涵與傳承——

  傳統(tǒng)文化積淀是賞石藝術的精神之源。萬物有靈。石,乃天地精華孕育而成,極具靈氣。在中國,石頭作為一種圖騰,更是一個只可用心品讀的充滿文化的精神符號。自古便有人愛石、敬石。眾多歷史名人均與石有著不解之緣:朱熹于貴溪象山結廬,建立了當時有名的象山精舍;客家人外出,隨身會帶上本土的小石子,遇水土不服時,便用石子煮水飲服。

  石頭感悟自然,忠實記錄著大自然的歷史;石之千姿百態(tài)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雕琢;石之絢麗多彩,是大自然的印記;石之美妙音韻,是大自然的音符;石之奇巧無比的紋理,沉淀著大自然的信息。如果說一座座大山是一部大自然的百科全書,那么一塊塊石頭便是大自然的詞匯和文字。

  弘揚當代石文化精神,傳承賞石文化精髓。觀賞石頭、崇尚自然、熱愛生活,既是人性的升華,亦是審美境界的提升,更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典范。觀賞石來自自然,積蓄著世間塵事,充滿著文明基因,是人們美化生活、美化環(huán)境的重要載體,蘊含多重文化屬性。從觀察石的外觀,到賞析感知形象;從由人及石的賞鑒品讀,到石人相融一體的忘情石中、以石悟道,顯然,惜石珍石不求奢華,已成為張春德的愛石之風。

  通過一點點的積累,2011年12月,張春德的汗水最終滴落出密云地區(qū)唯一一家奇石館。三百多平米的奇石館收藏了包括密云本地、內蒙阿拉善、湖北宜昌、四川瀘州、緬甸、巴西的奇石作品200余件,堪稱密云觀賞石“大觀園”,為北京地區(qū)根石友們溝通交流提供了平臺。

  2013年,密云奇石館被北京觀賞石協(xié)會命名為“北京觀賞協(xié)會——密云驛站”,同年,被北京根藝研究會命名為“根雕奇石密云活動基地”,被密云文聯(lián)命名為“密云區(qū)文聯(lián)根石活動研討基地”。2012、2016年兩次成功舉辦“北京愛石日”活動,受到京津冀廣大根石友們的積極好評!

  2013年張春德的奇石作品《憧憬》在江西余江中國第十五屆跟石博覽會上,榮獲“劉開渠根藝獎”銅獎;2015年奇石作品《天下無雙》在天津中國綠化博覽會上榮獲“特別獎”;2016年奇石作品《麻姑獻壽》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成功入圍“2016中華傳世名石”。

  2012年張春德當選為密云根雕奇石協(xié)會主席,中國觀賞石協(xié)會理事、北京市觀賞石協(xié)會副會長,北京市石藝大師。

圖片5  張春德藏石作品:聽雨
張春德藏石作品:聽雨

  “一花獨放不是春,百花齊放春滿園”。為進一步促進京津冀根石藝術的交流與合作,推動三地根石藝術的傳承與發(fā)展,帶動更多的人熱愛根石藝術,2019年5月張春德帶領密云根石協(xié)會成功承辦了由密云區(qū)文聯(lián)、北京市觀賞石協(xié)會、北京根藝研究會共同舉辦的“生態(tài)密云·京津冀根雕奇石優(yōu)秀作品展”,來自京津冀三地八區(qū)的近200件作品齊聚密云,為密云及京津冀地區(qū)的根石愛好者以及廣大市民呈獻了一場根石文化的盛宴,本次展覽成為京津冀地區(qū)一場高質量、高品味、高層次、高境界的根石精品展。

  藝無止境。隨著根雕奇石創(chuàng)作的不斷深入,張春德越來越覺得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的重要。2014年他放下喧囂,走進“榮寶齋書畫院”,系統(tǒng)學習了一年書法;2017年他又走進“清華美術學院”,跟隨李鐵生教授系統(tǒng)學習山水創(chuàng)作一年,同年創(chuàng)作的山水畫榮獲清華美院畢業(yè)展國畫優(yōu)秀作品獎;2018年創(chuàng)作的國畫山水榮獲“北京市美麗鄉(xiāng)村書、影、畫藝術展”國畫類優(yōu)秀作品獎。

  眾所周知,優(yōu)秀創(chuàng)作者離不開對技法、布局的權衡考量,更貴在對藝術境界的用心體會、琢磨和感受。起稿階段,再三推敲;構圖布局,再三取舍。反復思忖中不斷提高,推陳出新。在“生態(tài)密云·京津冀根雕奇石優(yōu)秀作品展”期間,張春德數(shù)次來到展廳勾勒展出作品。每次勾勒,都屏息凝神一氣呵成。其線條柔中帶剛,展現(xiàn)出卓越的生命力和律動感,不難看出:每一件作品都凝聚著他的智慧,每一件作品都飽含著他的情感!

  “為協(xié)會無私奉獻,嘔心瀝血,多次自費組織會員進行根石采風活動”

  “不厭其煩指導新人改進作品、鼓勵會員參展,而且,他自身還無比精進、全面發(fā)展,他那孜孜不倦的藝術求索心尤其令我們感動”……

  在會員的眼中,他是一位擔當、樸實的領跑者。

圖片6  張春德速寫根雕圖
張春德速寫根雕圖

  “路漫漫其修遠兮,吾將上下而求索,在藝術的道路上我甘愿與寂寞為伍、一路走下去”。身為藝術家,張春德骨子里的文化自信一如黛云之為形,以具象之鮮明,成抽象之氣韻,予激情澎湃于沉雄內斂中,不溫不火不亢不卑,謙謙亭亭清清爽爽,天下蘭心雅趣,不慕不與者幾?

 


 


文藝家協(xié)會

聯(lián)系電話:(010)66048572 電子郵箱:beijingwenlianwang@126.com
地址:北京市西城區(qū)前門西大街95號 郵編:100031
版權所有: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(lián)合會 © 2013-2020 未經授權嚴禁復制或鏡像